在我國,建設項目成本長期以來被高估、高估和超預算,嚴重困擾著建設項目的投資效益管理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發展,工程造價管理出現了一些新情況、新問題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,盡快將工程造價管理納入規范化、系統化、法制化的軌道,已成為一項緊迫的任務。
1、投資決策階段的“三超”問題控制措施
1)投資決策是工程造價“三超”的源頭,正確決策是評價建設項目和開展后續項目的關鍵。造價人員應收集基礎數據,認真分析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,保證投資預測和經濟分析的準確性。
2)做好方案優化。造價人員應與設計人員密切配合,用動態分析法對多個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比較。通過方案優化,使工藝流程盡可能簡單,設備選型更加合理,從而達到控制工程造價的目的。
3)切實實行限額設計,造價人員要從經濟角度參與設計階段的全過程管理,為設計人員提供相關的經濟指標,使概算更加合理,克服工程造價的“三超”。
2.施工階段“三超”的控制措施
1)重視施工合同的簽訂:確定施工合同中的經濟合同條款是現階段成本管理的關鍵,主要包括三個方面:正確選擇施工合同類型,明確工程造價計價條款,認真審核施工合同。
2)加強材料設備的價格管理:人工、材料和施工機械設備的價格是項目計價的依據,應根據項目區的材料來源和當地的技術經濟條件,確定人工的日單價、材料單價和施工機械臺班單價作為計價的基本依據。
3)為此,應積極加強工程材料價格信息的收集、整理和分析;材料調查應注意同一種材料的不同產地、運輸方式和材料價格。
主要材料招標在工程招標的同時進行,選用優質低價材料。通過調查和信息發布,不斷積累和分析相關數據,掌握物資市場的變化規律。
嚴格控制工程變更和簽證,要特別注意招投標管理,將施工招標投標價格明確控制在批準的設計預算內;加強合同管理,充分發揮中標價格對結算價格的約束作用;建立嚴格的設計變更和簽證審批制度,杜絕不負責任的設計變更和“先變更后工作再計算”的現象。